科技新闻 韦布望远镜发布首张火星照片 左边:目前的火星地图。右上:同一区域的红外图像,显示了火山口和灰尘层等表面特征。右下:显示火星温度的红外图像。 图片来源:NASA/ESA官网 科技日报北京9月20日电 (记者刘霞)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9日报道,詹 09-21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我们这十年@坐标中国】针尖上跳舞,锻造“最精致的工业牙齿” 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 在一根儿头发丝上书写单词,对一粒大米进行雕刻,听来仿佛是天方夜谭,但这早已不足为奇。 由中国五矿所属中钨高新金洲公司(以下简称金洲公司)研发的直径0.01mm极小径铣刀,是世界最小直 09-20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我国研究人员首创用微波直接驱动机器人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延斌 通讯员隗海燕)不需要携带任何电器件,可以灵活地工作在其他驱动方式尚不能胜任的某些特殊场合(比如封闭、非透明结构体内部),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机器人研究所软体机器人实验室于近日研制 09-19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批科学研究成果发布 来自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的消息,截至目前,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1480GB。科学研究团队通过对我国自主获取的一手科学数据的研究, 09-18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深度学习增强型智能镜可指导健身 一款深度学习增强型智能镜可帮助优化体能训练。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科技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意大利布雷西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了一种用于智能镜子的计算机视觉系统,可以提高家庭和健身房 09-16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深水油气水下生产系统投用 科技日报北京9月14日电 (记者操秀英)14日,随着位于我国南海莺歌海的东方1-1气田东南区乐东块开发项目投入生产,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09-15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18万一款的“元宇宙月饼” 行为艺术还是营销新套路? 销售形式 没有售卖,都是抽奖赠送 价格咋样 价格从几元到几十万不等 专家看法 本质上是趁着中秋进行炒作 专家建议 监管部门应进行常态化监管 中秋节虽然刚过,但一款区块链空气月饼引发网友 09-13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嫦娥四号最新成果:月壤可作月球基地隔热材料 月壤是冷是热?导热性好吗?我国航天人把温度计贴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实地测量。 基于嫦娥四号探测器对月球背面表层月壤温度的就位测量结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科学研究所、澳门科技大学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研究 09-09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空调制冷开到26摄氏度最省电?这些谣言该降降温了 ◎本报记者 陈 曦 刚刚过去的8月,酷暑难熬,许多人被高温折磨得苦不堪言,每天靠躲在空调房里续命。不过,烈日骄阳并没有影响到谣言的活跃度,它们依旧在网上兴风作浪:空调制冷开到26摄氏度最省电、今年是未来十年 09-08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在服贸会上零距离感受“元宇宙”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沉浸式参观世界名画、人机交互、与3D动画人物合影……在2022年服贸会上,各类元宇宙体验让观众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奇特感受。 北京市海淀区带着满满的科技感来 09-06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力箭一号”创新突破亮点多 前不久,力箭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这枚火箭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中科宇航公司参与研制,起飞推力200吨,可以把1500公斤的载荷送到5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是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固体运载 09-05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各个展区亮点纷呈 智慧和绿色元素点亮2022年服贸会 央视网消息:正在北京举办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2日共举行52场论坛会议和推介活动,发布了42项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成果。各个展区亮点纷呈,智慧和绿色的这两个关键词贯穿始终。人工智能、VR装备、5G应用&helli 09-03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纳米复合材料 让清除微塑料的“鱼”受伤可自愈 长期的可靠性是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条件下实际应用的先决条件。在实际操作中,材料的断裂极易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为此,研究团队研发了能够进行自我疗愈的纳米复合材料,大大延长了软体机器人的服役寿命。 塑料是我们 08-31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人类或将重返月球 这次载人登月的选址有何讲究? 如今,距离人类最后一次从月球上离开,已过去了50年,人类再也没有去过月球。2004年,美国政府在其新的空间探索计划中提出重返月球,并以此为跳板实施载人登陆火星计划,宣告了其重返月球计划的再次启动。2017年, NASA正式启 08-30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系外行星有二氧化碳证据首现 科技日报北京8月28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当地时间25日报告,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首次捕捉到太阳系外行星大气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明确证据。这一发现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它表明未来韦 08-29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神十四”航天员实现太空“种菜” 在轨工作顺利推进 中新社北京8月27日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日前公布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状况最新视频,航天员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种菜引起关注。 目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据了解,问天实验 08-28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首次全球实现哺乳动物完整染色体可编程连接 我科学家开辟哺乳动物染色体编辑新领域 首次全球实现哺乳动物完整染色体可编程连接 光明日报记者 齐芳 8月26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一项我国科学家的开创性成果——中国科学院动 08-27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新技术绘就未来智慧城市新图景 智慧城市使用的相关技术包括人们已熟悉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以及5G、智能停车、区块链等方兴未艾的技术。这些技术能让人更容易获得高效的服务,降低公民的碳足迹和生活成本,更好地保护环境并提高生活质量。图片来源:美 08-26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科研人员帮助亚洲最大的完整恐龙化石“长”了2米 新华社成都8月24日电(记者吴晓颖 张超群)亚洲完整恐龙化石中的最大者——合川马门溪龙正型标本,近期完成了自1965年化石装架后的首次大修。合川马门溪龙标本保存了35节尾椎,此次尾椎按55节复原,修复后其骨架 08-25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新研究:提高大豆光合作用效率可大幅增加产量 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记者葛晨)一项新研究说,通过基因改造可以提高大豆光合作用效率,使大豆在质量不变情况下最多可增产33%。 光合作用指植物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据介绍,遇到过强 08-24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2022中关村论坛将于9月22日至27日在京举办 本报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王昊男)记者22日获悉:经国务院批准,2022中关村论坛将于9月22日至27日在京举办。论坛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主 08-23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2022世界机器人博览会:百余家企业携500余件展品“炫技”高精尖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 题:百余家企业携500余件展品炫技高精尖——2022世界机器人博览会现场观察 新华记者王君璐、宋晨 难辨真假的仿生机器人、灵巧采摘水果的农业机器人、形态多样的医疗机器人&he 08-19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汽车辅助驾驶频出交通事故,是谁误导了它的功能? 中新网8月18日电 (中新财经 葛成)近期,一则与小鹏汽车辅助驾驶系统关联的交通事故,让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问题再次被热议。其实,不只小鹏汽车,理想、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均曾因与辅助驾驶系统相关的事故登上热搜。 中 08-18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天然双层石墨烯内发现新奇量子效应 科技日报北京8月16日电 (记者刘霞)由德国哥廷根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对天然双层石墨烯开展的高精度研究中,发现了新奇的量子效应,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解释。这一系统 08-17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捷龙三号火箭工程阶段大型地面试验圆满收官 科技日报北京8月11日电(米兰 记者付毅飞)记者11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所属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四级固体运载火箭捷龙三号,近日圆满完成整流罩静力及分离试验。 本次整流罩静力试验,主要用于 08-12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