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 新技术可高效灭活新冠病毒 新华社东京10月25日电(记者钱铮)日本千叶大学教授鲁云领衔的团队日前宣布,该团队与总部位于东京的SNS soft公司合作开发的新型二氧化钛光催化薄膜小球能高效灭活新冠病毒,有助开发消毒杀菌的环境净化新产品。 该团 10-26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新研究揭秘“从鱼到人”的关键环节 ① ② ③ ◎本报记者 陆成宽 这些新发现揭示了早期有颌类崛起的过程——最迟到4.4亿年前,有颌类各大类群已经欣欣向荣;到了志留纪晚期,更多样、更大型的有颌类属种出现并开始扩散到全球,开启了 10-25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嫦娥五号月壤揭示月球年轻火山成因之谜 这是月球不同时期岩浆及热演化示意图(2022年10月20日绘制)。新华社发(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供图)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刘艺炜、喻菲)中国科学家根据对嫦娥五号月壤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月球热演化模型,揭 10-24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科研取得突破性进展 记者21日从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获悉,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托卡马克装置近日取得突破性进展,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兆安培,距离可控核聚变点火又近了一步,可在此基础上常规开展前沿科学研究。 据介绍,HL-2M 10-22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科技成果之星”闪耀二十大集体采访会场 ◎本报记者 张佳星 时速600公里的磁悬浮高铁、世界上热转换效率最高的潍柴发动机、全球最大直径的盾构机、最重吨位的履带起重机、在2000米海底作业的海牛二号深海钻机……这些令人叹服的国之重器 10-20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十年,科技创新“代表作”奏响时代强音 图为华龙一号福清核电6号机组装料水池(2021年11月6日摄)新华社发 图为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即将入水(2021年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凯姿摄 ◎本报记者 张盖伦 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10-19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上海海洋大学毕业生工业化科学入局陆地养虾 耗水量仅为传统的1/10 陈伟在虾塘工作。 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对水温、环境要求极高的南美白对虾,能否在一年四季温差极大的上海陆地上养活、养好?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日前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多名校友在上海崇明科学养虾,开辟了 10-18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登顶级数学期刊,海归女博士回应 网友:好浪漫 本周,一位来自中国的研究员郇真,以独立作者身份完成的研究成果,被世界最难发表数学期刊之一的Acta Mathematica接收。 此事报道后,引起了业内外的震动,作为顶级数学四大顶刊之一,过去中国大陆地区仅有9篇文章(由中国研究机 10-17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西南财大痛失诺贝尔奖,这事要怪谁? (01) 有位迪布韦克大哥,毕业于美国耶鲁。不知什么机缘 ,竟然迷恋上中国气功。 天天各种苦练。 所以他非常非常热爱中国。 据说他的媳妇,就是成都妹纸。 所以这个货,就在中国吃饭,曾有10年的时间,在西南财大金融研究院,做个院 10-17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如何打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也是靠人才。今年以来,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已被列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也在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推进。而航空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又有着怎样的特色,面临什么样 10-17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我科学家“拍摄”到光催化剂光生电荷转移演化全时空图像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张泉、王莹)太阳光是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能源,通过和光催化剂发生作用,可以催化分解水产生氢气,以及还原二氧化碳产生太阳燃料(太阳能、水和含碳化合物转化的燃料)。我国科学家近期拍摄到光催化剂 10-13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我国首次在青藏高原开展大型无人机人工增雪补冰试验 翼龙-2H大型无人机起飞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 中国气象局供图 科技日报讯 (记者付丽丽)近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该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首次在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的阿尼玛卿冰川地区,利用搭载了云微物理探测和人工影 10-12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科学核算森林“身价” 山水资源这样“变现” ◎本报记者 张盖伦 通 讯 员 陈胜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是,绿水青山究竟身价几何?10月10日,在浙江省嵊州市绿色共富项目一期启动仪式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嵊州市支行正式向嵊州市交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 10-11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科技改变生活】“秒过”的安检仪可真不简单 光明日报记者 詹媛 秒过的安检仪,着实不简单! 怎么就能秒过?你看,在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国际航班海关入境安检现场,一位旅客走入形似时空穿梭机的机器。屏幕上,他抬起双手,1、2,2秒,绿灯亮,通过! 不摘手表、腰带, 10-09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科技改变生活】给基因检测配一把精准的“尺子” 从定性检测到定量检测,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让肿瘤患者的靶向用药越来越精准,甚至可以对靶向治疗的效果进行量化检测,优化治疗方案。 但是,遇到不靠谱的检测机构怎么办?最近,王寅(化名)正为此担忧。 几个月前,王寅 10-06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破译古人类的“多彩生活” 我们完全可以把它想象为4万年前东亚现代人的一次周末露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石霞将插画师刚刚完成的下马碑遗址复原画传给我们看。 画面的中心是一处火塘,围着火塘,有的人在打制石器,有 10-02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朱诺”号为木卫二拍“近”照 图片来源:NASA官网 科技日报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刘霞)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29日报道,当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在距离木星卫星木卫二欧罗巴上空352公里处掠过,为其拍摄了20年来最近距离的照 10-01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哺乳动物“共同祖先”基因组重建完成 科技日报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张梦然)从鸭嘴兽到蓝鲸,每一种现代哺乳动物都是生活在大约1.8亿年前的共同祖先的后裔。人们对共同祖先知之甚少,现在,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计算重建了其基因组。该成果将发表在《美国国家 09-30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中国科学家打造观测宇宙的“龙虾眼”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记者喻菲、杨春雪)大自然让龙虾进化出奇异的眼睛,继而又启发科学家设计出特殊的望远镜,让人类能够观测宇宙中出没无常、转瞬即逝的神秘现象。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近日介绍,中国科学家研制的一台 09-29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NASA航天器首次成功撞击小行星 NASA的DART航天器和意大利航天局的LICIACube(艺术构想图)。图片来源:NASA 科技日报北京9月27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综合外媒报道,北京时间今天早上7时14分,在人类对行星防御的第一次测试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双小行 09-28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无线充电有望解除电动汽车“里程焦虑” 沃尔沃汽车在瑞典测试新的无线充电技术。图片来源:美国汽车世界媒体 ◎实习记者 张佳欣 电动汽车推广的最大障碍之一是充电,或者说是缺乏充电基础设施。车主们普遍存在着里程焦虑,他们担心电量耗尽并被困在远 09-27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国内元宇宙技术 首次在教育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 挑战杯·元宇宙场景图 受访者供图 ◎记者 张盖伦 拿手机扫描一下二维码,静待片刻,挑选一个心仪的数字人形象,你就可以开始一次挑战杯·元宇宙的体验之旅:你将置身虚拟的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可以骑 09-26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第4次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直击 新华社武汉9月24日电 题:第4次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直击 新华社记者李思远、谭元斌、肖艺九 前方有江豚!24日中午12时许,长江洞庭湖口,粼粼波光中不时出现几个形似轮胎的弧形黑点,时而喷水换气,时而随浪追逐,长江江豚 09-25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技术经理人能力评价规范》发布 科技日报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刘垠)记者22日从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获悉,日前,全国首个技术经理人能力评价团体标准——T/CASTEM 1007—2022《技术经理人能力评价规范》正式发布,标志着技术经理人能力建设 09-24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夜猫子”患Ⅱ型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更大 科技日报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张梦然)你是早鸟还是夜猫子?人类的活动模式和睡眠周期或会影响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发表在《实验生理学》上的新研究发现,唤醒/睡眠周期会导致代谢差异并改变人体对能量的偏好。那些 09-23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