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 世界第三个!我国具备量子计算机整机交付能力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在最近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有一被誉为全场最有价值道具的最高算力智能量子计算机MOSS贯穿全局,它可以满足数万座发动机协同运作,并支撑数字生命计划所需算力。事实上,量子计算机并非 01-30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新型“变色龙”建材控温又节能 科技日报北京1月28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美国芝加哥大学分子工程学院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类似变色龙的建筑材料,它可根据外部温度改变其颜色以及吸收或释放热量。在炎热的天气里,这种材料可释放出高达92%的红外线热量, 01-29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流浪地球2》里的“硬科技”,科学家们这样说…… 新华社合肥1月27日电 喷出冲天蓝光的行星发动机、洞悉一切的量子计算机、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原创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片中层出不穷的硬科技元素让观众大呼过瘾。从科幻回 01-28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蔬菜科研新进展:大白菜育种可远缘杂交 新华社济南1月26日电(记者萧海川)记者26日从山东农业大学获悉,由学校段巧红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近期成功揭示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通过调控柱头活性氧水平以维持种间生殖隔离的分子机理,并研发了打破远缘杂交生殖隔离 01-27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2023年的第一份“彗星快递”来啦! 新华社天津1月26日电(记者周润健)继2020年的新智彗星和2021年的伦纳德彗星之后,又有一颗值得期待的彗星闯入公众的视野。天文科普专家介绍,C/2022 E3彗星目前正在逼近地球,我国公众有望在观测条件很好的地方凭借肉眼一 01-26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新研究:海蜘蛛可再生身体重要部位 新华社华盛顿1月24日电 一项新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周刊上的研究发现,海蜘蛛有神奇的再生本领,可再生其身体中的一些重要部位,而不像其他一些节肢动物那样仅能再生腿脚。该发现或将进一步推动再生科学研究 01-25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玉兔”来拜年!国家航天局公布玉兔二号最新工程图片 兔年春节来临之际,国家航天局1月21日公布了玉兔二号最新工程图片,向华夏儿女送上新春祝福。 前50个月昼玉兔二号月球车月面行驶轨迹图,行驶距离累计1455.2米,距离嫦娥4号着陆器的直线距离865.1米。(国家航天局供图) 01-22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2022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 光明日报记者 詹媛 生命就像一部充满奥秘的天书,而揭示其新奥秘,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目标,这些研究能促进新技术的开发、医学新突破和生物经济的发展。19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 01-20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归乡路上,这些“黑科技”护您平安 ◎实习记者 都 芃 脚步匆匆,兔年春节将至,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已经拉开。 这个春运,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运。在此期间,数以亿计的旅客将借助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踏上归乡之旅。 来自 01-19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最新研究:全球未开发的水能经济潜力85%在亚非,中国最多 2020年8月19日拍摄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启泄洪深孔泄洪(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 资料图 2023年1月17日凌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水》(Nature Water)在线发表在的一篇研究论文报告称,全球尚未开发的水能经济潜力(可 01-17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天智二号”D星升空 我国卫星“智能化”加速 ◎本报记者 张佳星 1月15日11时14分,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牵头研制的天智二号D星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与以往的卫星不同,‘天智二号’D星不再单设 01-16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我国“人造太阳”发现新的高能量约束模式 工作人员对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进行升级改造。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核聚变大科学团队利用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 01-11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世界最大断面组合式矩形盾构顶管机成功下线 科技日报讯 (记者乔地)1月6日,世界最大断面组合式矩形盾构顶管机中铁1179号在郑州中铁装备国家TBM产业化中心下线,这是我国在矩形顶管技术上的再次重大突破,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设备将用于深圳地 01-09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开门红!中国航天2023年的“第一把火”成功点燃 央视网消息:在航天领域,新年刚过,我国完成了今年首次火箭发动机点火试车,成功点燃了中国航天2023年的第一把火。 1月4日上午10时47分,用于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氢氧发动机准时点火。发动机工作120秒后正常关机,顺利完成 01-06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数据驱动新阶段 1月4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第五届数据资产管理大会发布的《大数据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我国大数据技术产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已形成数据存储与计算、数据管理、数据流通、数据应用、数据安全五大核心领 01-05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全国科普经费增长显著 本报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杨舒)科技部于近日发布2021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表明,2021年全国科普经费增长显著,公共财政投入继续发挥引领作用,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数量增加较为显著。 统计显示,2021年全国 01-01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科研攻关 我国重点研发计划79个专项全面展开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 胡喆)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科研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重点研发计划79个专项全面展开,开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区域创新高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外国专 12-31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科学新发现丨睡不着,可能和你的眼皮有关 之前的研究发现,照明环境是影响人昼夜节律和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相关研究大多基于睁眼时光线充足的视觉条件,并未考虑睡眠时眼睑闭合的情况。 来自日本的科学家借助一种新方法,测量闭眼时的眼睑透光率。研究 12-29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2023年,9大科学事件值得关注! 日历即将翻到2023年,科学家们也将在新的一年书写新的传奇。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在19日的报道中指出,登月、mRNA疫苗,以及超越标准模型等,将成为2023年最值得关注的重要科学事件。 中国两个项目上榜 ●江门地下 12-26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美国“毅力号”为2033年准备“圣诞礼”:在火星投放岩石样本管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毅力号火星车连续在火星表面投放火星岩石样本管作为备份,用于火星样本返回计划。火星车计划共投放10个密封样本管,建造人类在另一个星球上的第一个样本库,样本管确切位置也被记录下来,方便 12-25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广西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技术团队取得深空探索重大观测成果 12月22日,广西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其天文与空间科学技术团队取得的深空探索重大观测成果,该成果《船帆座脉冲星风云X射线偏振趋近同步辐射理论极限》已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发表。该校副教授谢斐是论文的 12-23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英《卫报》评出2022年十大科学进展 吸入式新冠疫苗等入选 ◎实习记者 张佳欣 2022年已接近尾声,而科研成果却永不落幕。近日,英国《卫报》发布了由十位科学家选出的2022年度十项重大科学进展:从重返月球任务到快速充电电池技术突破,从推动全球平等获得早期天气预警到 12-22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自然》发布2023年值得关注科学事件 欧洲散裂中子源明年将迎来第一批研究人员。位于芬兰奥尔基洛托岛地下核废料储存设施内的隧道。木星冰月探测器任务将研究木星及其卫星木卫三、木卫二和木卫四。 一名技术人员在薇拉·鲁宾天文台安装光缆,该天 12-21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我国百吨级发动机创2100秒单台试车新纪录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1日电 (记者付毅飞)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12月10日上午,该院130吨级泵后摆液氧煤油发动机在抱龙峪试验区完成不下台第4次试车,试车取得圆满成功。 本台发动机完成4次累计2100秒试车,单台 12-12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武汉科研人员在非洲发现消失百余年的濒危植物 塔那拉爵床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供图 中新网武汉12月9日电 (马芙蓉 江珊)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获悉,该园胡光万研究团队在马达加斯加重新发现爵床科爵床属珍稀植物塔那拉爵床。这是自1895年最后一次采集 12-10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