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天宫课堂”点燃科学梦想

来源:央视网 日期:2022-03-24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再次开讲。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三名航天员又一次给全国的青少年们带来了精彩的太空实验。从2013年6月我国神舟十号飞行乘组第一次太空授课,到去年12月的第二次,再到昨天的第三次,太空授课已经成为我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后的保留项目。太空授课究竟是如何吸引众多青少年的?这样的科普又能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什么样的理想种子呢?

  “天宫课堂”第二课,还是在高速飞行的中国空间站里,还是大家熟悉的三位航天员老师。这一次,变化的是老师们展示的实验,不变的是带给同学们耳目一新的体验。

  实验好玩好看的背后,是实打实的科学原理。

  原理虽然简单,想要完美呈现也并没有那么容易。在昨天的课堂上,第一个项目:水球变冰球利用的是乙酸钠溶液过饱和后,碰到颗粒物时会结晶的原理。航天员老师原本想将溶液挤出水袋,等水球悬浮在空中后再轻轻触碰它完成实验,但在前两次尝试中,水球还没挤出水袋口就已经结晶成了冰球。

  “天宫课堂”授课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红祥说:“我们在实验室的时候也屡屡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做了两遍给大家展示了这么一个过程会告诉同学们,实验就是这样的,即使是两次实验都没有做成,这个都是正常的。”

  不断尝试是科学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地面的学生来说,光看不练也无法体会这些实验背后的天地差异。为了让同学们有更直观的感受,中国科技馆作为中国空间站科创体验基地,在承担主会场任务的同时,还精心设计了配套的地面同步实验器材,和在中国科技馆上课的同学一样,全国其他地方的许多师生都在天宫授课前收到了这些专用器材。

  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展览教育部科普辅导老师刘丛丛说:“他们聚精会神地在跟着王亚平老师听课,同时动手在做。这些同学们能够通过操作得出一个实验结果,同时可以跟天宫的实验形成一个鲜明对比。”

  从2013年第一次太空授课开始,航天员老师们已经给中国青少年展示了20个左右的太空实验,从天宫一号飞行器到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上课的教室升级了,课程内容也一直在寻求突破。

  魏红祥说:“往前看2013年第一次授课,那个时候也有同样的一个水球实验,里面是航天员的倒立图像,去年我们就告诉航天员,一定要往里面加一个气泡,加一个气泡之后,再站到后面去的时候就能够看到两个图像,一个是倒立的,一个是正立的,这种现象只有在空间站有,在地面上是做不出来的。这一次就在那个球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它的结晶了,这个就能够看得出来,其实是一步一步迭代的,越来越深入的。”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