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 用人工智能种番茄 收获“儿时味道” 天气热了自动开窗通风,土壤干了滴灌系统主动浇水,茎叶粗细、果子大小都有传感器实时传递信息,除了人工剪枝摘果,其他工序都由人工智能系统完成…… 在这个高度智能化的温室内,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码 01-17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吸烟能预防新冠?2020“科学”流言求真榜揭晓 光明网讯(记者 战钊)吸烟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量子计算机已经可以取代经典计算机?手机信号增强贴能增强信号?……1月16日晚,2020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在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揭晓,6条年度科学流言被一一粉碎。本 01-17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repaste.title.begin-->关于5G服务问题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repaste.title.end--> “换新手机后,手机信号上出现了5G标志,但我并没有办5G套餐,那我的手机是否使用了5G网络,又是按什么标准扣费呢?”许多手机用户都有这样的疑问,现在这个问题有了答案,不办5G套餐也能使用5G网络。 工信部官方微信公众号近日 01-16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明确了!不办5G套餐也能用上5G网,这样扣费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吴涛)我的手机右上角出现5G标识,是不是意味着正在使用5G网络?可我并没有办理5G套餐,这又是如何扣费的? 相信很多网友都有这样的疑惑,现在答案得到确认了:即便你使用的不是5G套餐,满 01-14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新冠病毒变化多端,基因测序怎么跟节奏 1月8日,在法国巴黎附近的阿尔福维尔专门设立的新冠疫苗接种中心,工作人员准备为医护人员接种新冠疫苗。 本周法国加快疫苗注射,法国卫生部长韦朗说,本周超过8万名老人和医护人员接种了新冠疫苗。 新华社发(奥雷 01-13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为治愈人类疑难杂症,这些小鱼以身试药 7天 在斑马鱼身上,完成建立疾病模型、给药、收集测试结果等流程,可能仅需7天。而换作其它动物,至少需要几个月。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井 水 身材修长,全身布满多条深蓝色条纹,成群游动时犹如奔驰于非洲 01-12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自然界新矿物——空锌银黝铜矿 新华社天津1月11日电(记者 周润健)记者11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获悉,由该中心曲凯研究团队近日发现并命名的自然界新矿物——Kenoargentotetrahedrite-(Zn)(空锌银黝铜矿)正式获得国 01-11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我国将加快地震预警网建设 今年6月起多地将试运行秒级地震预警 央视网消息:中国地震局8日发布消息,我国将加快地震预警网建设,今年6月份优先完成京津冀、四川、云南等重点地区工程,通过电视、手机、预警终端等多种手段,面向社会提供秒级地震预警和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信息服务。目前 01-10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我国成功构建世界首个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 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合肥1月7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团队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构建了世界上首个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并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稳定性和安全 01-09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从32cm到4600km 我国构建的量子通信网怎么这么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日宣布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雏形29年前人类历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实验室诞生时传输距离是32厘米△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技 01-08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repaste.title.begin-->从32cm到4600km 我国构建的量子通信网怎么这么牛!<!--repaste.title.en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日宣布 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 跨越4600公里的 星地量子密钥分发 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 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雏形 29年前 人类历史上首次量子 01-08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40℃还能一路狂奔!复兴号高寒动车组你咋这么抗冻? 部分螺栓、螺母采用铬钼合金钢避免脆裂,特制开关避免低温下正负极拉弧现象……6日寒潮来袭,我国新型时速350公里复兴号高寒动车组,首次在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动车段朝阳动车运用所(简称朝阳动 01-07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来了!可视卡首亮相 新华社上海1月5日电(记者周蕊、吴雨)1月5日,位于上海长宁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员工食堂里,医生们正通过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实现点餐、消费、支付一站式体验。不同于此前使用手机支付数字人民币,此次脱离手 01-06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中国天眼”将于4月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 央视网消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征集来自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并于8月1日起分配观测时间。据介绍,面向全球科学界开放的第一年,预计分配给国外科学家 01-05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机器编程驾到 未来全球78亿人都能写代码? 1% 据统计,全球78亿人中,只有2700万人会编写代码,占比不到1%。美国有50万个编程人员岗位空缺,欧盟目前只有10%的编程人员受过计算机科学专业训练。 据报道,英特尔公司在2020年12月推出的机器编程研究系统Control 01-03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陨石来袭?NASA称2021年初将有3颗小行星“探访”地球 图源:Getty 海外网1月1日电今日俄罗斯电视台2020年12月31日报道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预测,2021年1月初,将有3个小型近地天体在短时间出现在地球上空。 据NASA介绍,2021年1月1日、2日,直径为15米的小 01-01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流星雨、水星东大距……1月这些天象值得期待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1日电(记者 上官云)象限仪流星雨、火星合月、水星东大距……这些天象中,你最期待哪个?2021年1月,上述天象将轮番登场,把天空点缀得精彩无比。 北京天文馆朱进研究员介绍,象限仪流 01-01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19项电力技术世界第一! 它输送的清洁电能更灵活 今天(27日),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南方电网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全面投运,比计划时间提前半年。这条创造19项世界第一的输电大通道,将云南清洁的水电源源不断 12-27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中国药科大学一科研团队发现治疗抑郁症的新靶标 新华社南京12月26日电(记者陈席元)记者26日从中国药科大学获悉,该校洪浩团队经多年研究发现,一种名为TGR5的受体与抑郁行为相关,这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神经精神领域学术期刊《生 12-26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这一年,这些突破彰显中国实力 6月21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磁浮试验线上试跑。新华社发 张旭东摄 7月2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山东青岛团岛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8月13日,中国电子 12-24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长征八号来了!它身上有未来火箭的影子 12月22日12时37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次飞行试验,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实施,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记者 周佳谊摄 王伟童 高崇芮 董佳莹 钱 航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 12-22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别只惦记火箭上天 残骸回收也有大讲究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火箭残骸里剩余残留物、危险品可能会形成次生危害,请广大群众不要近距离围观或接触残骸,严禁私自拆卸、拾捡、隐藏、贩卖和收购火箭残骸……这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12 12-21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中国艾滋病疫苗“胜算”几何? 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艾滋病疫苗明年申请开展三期临床试验。 一石激起千层浪。艾滋病疫苗自开启研发至今已在人类历史上走过37年,数百次临床试验均以失败告终,明年可能开启三期临床试验的中国艾滋病疫苗胜算几何? 12-20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我国学者用小龙虾壳等为原料制成高性能电极材料 新华社合肥12月19日电(记者徐海涛)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朱锡锋教授团队近期提出一种新方法,采用农林废弃物热解获得的重质生物油和厨余垃圾中的小龙虾壳,通过简单的合成即可制备成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电极 12-19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什么样的外衣让“嫦娥”比钻石还刚? 落月后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模拟图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嫦娥五号返回地球时,进入大气层后高速摩擦将使探测器表面温度高达3000℃以上,而这样的温度下几乎连金刚石都会熔化,那么—— 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 12-17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