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美国人的主场去 中国对美斗争战线需要前移(组图)

来源:多维新闻 日期:2020-02-23

参加了慕尼黑安会会议的中国前副外长傅莹2月21日在中国媒体发文谈对参加会议的印象和体会。


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蓬佩奥同韩日外长举行会晤。(路透社)

她称,“在大会后期的讨论中,我们区区几位中国学者要应对美国人铺天盖地的反华遏华声浪,深感力不从心,哪怕仅仅是争取出现在所有涉及中国议题的场合都分身乏术”。
“我们应该有更多重量级人物出现在慕安会这样的国际论坛上,也应该有更多的中国学者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接走向国际,参与到外交斗争中来,否则很难改变当前国际舞台上,尤其在欧美的主场上,在中国话题上中国声音较弱的状况”。
她还引述一位德国学者的话称,“在许多时候和很多问题上,很难直接听到中国人的意见和对一些重大问题有说服力的阐述”。
傅莹的话透露出两点信息,一是美国人的反华遏华声浪铺天盖地,二是中国应该积极传达有分量的声音,目前力量不够。
这样的呼吁并非没有道理。中美结构性矛盾已经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美国已经将中国当成了最主要的对手。中美在政治经济舆论等各个层面的纷争处于全面爆发阶段。美国对华出击的势头已非中国想要避开就可以避开的。贸易战、科技战这些是硬实力的较量,舆论战是软实力的较量。美国已经开启全球话语霸权对中国展开舆论战。

佩洛西等20多名美国众议员现身慕尼黑安全会议。(AP)

据傅莹称,在今年的慕安会上中国议题突出,明确涉及中国的分论坛多达11场,包括“西方如何面对中国挑战”“跨大西洋关系与中国难题”“欧洲如何对付崛起的中国”“如果中俄结盟怎么办”“中国在全球军控中的未来参与”等等,还有关于南海、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网络政策的专题会,其他一些论坛虽然在题目设计上没有提中国,但也大都把矛头指向中国。
美国对慕安会高度重视,当作宣传政策和协调跨大西洋立场的重要平台。本届会议美国人的出席相当抢眼,有包括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的20多名参众议员,还有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国防部长埃斯珀(Mark Esper)、常驻联合国代表克拉夫特(Kelly Craft)、前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等政要、高官和智库学者出席,在会议的大小场合都有美国人的身影和声音。
美国的舆论战背后潜藏着外交诉求,面对中国崛起,美国一方面亲自上阵同中国较量,贸易战、华为为代表的科技战就是代表作,另一方面对盟友威逼利诱让他们加入对抗中国的大本营,寄希望于整合西方统一对华战线。此外在中国影响力较大的地区抹黑中国的外交政策试图离间中国同他们的关系,蓬佩奥近来访问中亚、非洲就是这个目的。
慕尼黑安全会议是西方传统讨论国际安全的场合,美国高度重视,官方外交与学者智库二轨对话全发力,这背后是希望影响盟友对中国的判断。

中国外长王毅在德国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的参会人员规格和规模无法和美国相提并论。(AP)

国际社会对于中美之间你来我往的争夺已经非常清楚。在诸多热点话题上既希望听到美国的声音,也希望听到中方见解。如果中方话语缺席或者弱势,舆论主基调、事情的黑白曲直非常容易被美国误导。中国要积极表达自身立场,积极对美国的对华言论予以回应。
在美国话语霸权之下,中国在国际社会传播自身立场的话语能力本身就十分有限,常规讲好中国故事的大众传播是一个层面,有针对性地避免美国对中国的攻击言论大规模传播也非常重要。这一层面靠的不只大众传播,而是精准传播。
美国重视慕尼黑这样的国际场合在于西方社会的智库、学者、议员、政要、前政要对于政府决策有着相当的影响力,美国意在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中国要精准施策,既要清楚美国的目的,也要明白美国达到目的的行事方式和路径。到美国在意的主场、最为看中的舞台传播中国的声音,不失为避免舆论被美国带歪的途径。
在美国发表对华不当言论的当场就提出反驳,从谣言诞生地就开始辟谣,远远好过谣言传回北京后再回击。中国的对美斗争战线必须前移,斗争力量和资源也需要向前线增加投送,尽量不给谣言留有发酵的时间和空间。
这不仅需要中国官方外交力量的配置有所调整,智库学者二轨外交力量、民间外交力量的积极性也要充分动员,给予充分的指导和支持,尽最大可能统一和扩大中国的对美斗争战线。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